当前位置:
湖州市长兴县以“绿色”驱动为引领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
发布日期:2021-07-29 09:06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近年来,该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咬定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标,持续发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等各项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夯实“绿色”本底

一是加力治水水更清。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省治水工作启动以来累计推进治水工程173项,投入资金82.29亿元,完成1134个水体提升整治。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中心,对全县528座终端设施实施专业化运维。全省率先创立“河长制+监察”联动监督机制,建成了全国首个河长制展示馆。全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累计完成23个工业园区、142个居民小区、74个商贸集聚区和16个乡镇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基本建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

二是协同治气天更蓝。推进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华能、浙能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成运行全国首个全封闭全架空耐高温长距离的水泥“全电物流输送”项目、全省首条水泥深度脱硝示范线。全市率先创成全省“空气清新示范区”。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园区集中供热工作,完成731台锅炉淘汰、100台锅炉改造工作。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企业96家。

三是清废治土地更净。全面开展土壤污染调查、管控和治理修复各项工作,完成451个农用地点位、22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农业“两区”100亩土壤污染治理试点项目和1000亩省级安全利用技术示范区试验项目。强化固废处置能力提升,建成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年回收30万吨废铅蓄电池处置项目、浙江明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泥协同处置危废项目。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城乡全域“四定一线一平台”精准治理全覆盖,颁布《城镇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四定”建设与管理规范》全国首个垃圾分类地方标准。

二、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筑牢“绿色”根基

一是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城镇开发边界线,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和调整工作,划定面积163.27平方公里,占县域的11.4%。开展“三线一单”编制试点,在全市率先发布《长兴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将“三线一单”作为全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的重要依据。

二是注重生物多样保护。组织实施太湖沿岸湿地生态修复、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太湖图影湿地文化园、合溪水库水源保护区等6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立了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疫源疫病监测中心、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研究室、野生动物救护站等。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准确查清了全县湿地主要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动态及栖息地状况。目前,全县湿地鸟类由2010年的58种增加到112种,扬子鳄种群数量增加到6600多条,有维管束植物128科530种,国家重点保护及省级保护植物共计11种。

三是夯实绿色生态屏障。加强森林生态保育建设,全县共完成平原绿化2.45万亩,平原林木覆盖率达到38.7%。完成珍贵彩色森林建设9.47万亩,新植珍贵树共计183.6万株。开展“一村万树”行动,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34个,推进村186个。充分挖掘矿山、涧滩等绿化潜力,实施完成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2516亩。全县11个乡镇全部建成省级森林城镇。仙山湖湿地公园成功创成国家湿地公园。

三、聚力产业融合发展,壮大“绿色”经济

一是着力构建生态农业体系。围绕商品蔬菜、优质茶叶、名优水果、特种水产、现代牧业、花卉苗木、高效竹林等七大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发力,总面积超120万亩。不断完善农业平台建设,提标改造5个粮食功能区1.66万亩,累计建成25万亩;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成功创建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省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建成湖羊智慧养殖示范园。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跻身全省第五。

二是大胆探索生态工业道路。成功引进吉利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铅蓄电池、水泥、纺织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4个,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22个,推动100个绿色工厂升级。获评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三是聚力发展生态服务产业。推动文旅融合,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龙之梦、八都岕、大唐不夜街等亮点工程成为长兴的金名片。近几年来,来长游客年均增长17.56%,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1.1%,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9.82%。获评中国最佳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城市、首批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全省首批民宿(农家乐)助力乡村振兴改革试点等荣誉称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