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报道摘编
发布日期:2021-06-02 14:02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6月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2020年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及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方敏,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单锦炎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新华社、中新社、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20余家中央驻浙、省级主流媒体参加会议并刊发相关报道,央广网、新浪、网易、凤凰网等媒体也转载了相关报道截至目前,在主流媒体上共计刊发报道30余篇,在浙江发布、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之声、浙江生态环境双微等新媒体平台上共刊发报道10余篇。截至目前,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上总阅读量已达150w+。现摘录部分报道如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年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全省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

总台央视记者 李佳

61日下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2020年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正式公布。

2020年,浙江交出了一份生态环境保护高分报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比例为94.6%,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无劣五类断面;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中,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断面占97.9%,比上年上升4.1个百分点。全省92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比上年上升3.3个百分点。

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国重点区域保持领先。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率为93.3%PM2.5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9.4%。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继续领跑长三角区域,全省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达标。

浙江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大幅提升。一、二类海水面积占比43.4%,三类海水面积占比13.4%,四类海水面积占比14.4%,劣四类海水面积占比28.8%。与上年相比,一、二类海水面积占比上升11.4个百分点,优良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全省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从各县域来看,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的县(市、区)有56个,其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1.4%

此外,浙江率先出台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出台《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重奖举报最高金额达50万元,已发出单笔最高奖金30万元,有效激发全社会共同发现查办环境问题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环境秩序良好的局面。全省共查办环境行政处罚案件7107件,罚款6.37亿元,五个配套办法案件1293件,其中行政拘留210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95件。

总体来讲,2020年浙江全省水和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执法监管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环境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积极变化,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持续上升。()

中新网

浙江发现新物种泰顺带扁蜡蝉

中新网杭州61日电(钱晨菲)61日,《2020年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及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会上公布了浙江发现的新物种——泰顺带扁蜡蝉。

近日,在浙江泰顺开展的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重大工程——武夷山优先区(浙江片区)泰顺县昆虫多样性调查项目传来喜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昆虫资源与多样性研究所博士宋志顺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王荣荣、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博士马方舟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正式发表了中国扁蜡蝉科昆虫1新种:泰顺带扁蜡蝉。

20205月,为进一步掌握浙江泰顺昆虫物种资源现状,系统评估其昆虫多样性信息,为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宋志顺带领调查团队在泰顺县境内选择有代表性区域进行全县域的昆虫资源调查、开展物种鉴定和图像采集。

此次调查获得各类标本近5000号,昆虫生态影像资料超过43G,图片4000余张。目前已初步整理统计得到昆虫物种300余种,重点开展了蜡蝉总科昆虫多样性分析,发现象蜡蝉科(22)、扁蜡蝉科(45)、璐蜡蝉科(11)、蜡蝉科(22)、袖蜡蝉科(11)、阉蜡蝉科(11)7科的泰顺新记录,还首次在泰顺发现了世界上迄今最小的蜻蜓:侏红小蜻。

浙江是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省份,森林覆盖率位居中国前列,近海与海岸湿地是鸟类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该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分布有79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0%;高等植物有5500余种,在中国东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9年以来,该省开始进行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共发现2种全球新物种,分别为百山祖角蟾和泰顺带扁蜡蝉,中国新记录65(大型真菌64种,莎草科1)。欧亚水獭、蕊被忍冬、中华鹧鸪、大等在该省消失几十年的物种重新被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昆虫阳彩臂金龟曾于1982年被宣布灭绝,在本次调查中于该省境内的百山祖国家公园被重新发现。

浙江日报

我省发布2020年生态环境“成绩单”

水、大气环境质量位列长三角地区第一

记者 郑亚丽 通讯员 杨贡江 邵甜

  本报杭州61日讯 (记者 郑亚丽 通讯员 杨贡江 邵甜) 61日,《2020年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我省水、大气环境质量全面发力,位列长三角地区第一。

  “我省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方敏介绍,2020年全省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执法监管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环境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积极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两个数据上:一个是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持续上升,一个是环境信访数量连续4年下降。升降之间,是群众对生活环境改善的直观感受和认可。

  空气质量明显提升。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率为93.3%PM2.5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9.4%。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继续领跑长三角区域,全省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达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为94.6%,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7.9%,全省92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一、二类海水面积占比43.4%,比上年上升11.4个百分点,优良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生态环境不光靠治,还要注重管。”方敏表示,去年,浙江率先出台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出台《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重奖举报最高金额达50万元,已发出单笔最高奖金30万元,有效激发全社会共同发现、查办环境问题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环境秩序良好的局面。

  “十四五”时期,浙江将把降碳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阵地,用最低的碳排放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环境治理也将转向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浙江日报

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来共发现2个新物种

够拉风,那只蝉自带披风

记者 郑亚丽 通讯员 李家辉

  本报杭州61日讯 (记者 郑亚丽 通讯员 李家辉) 浙江再现新物种——自带炫酷披风的泰顺带扁蜡蝉!61日,记者从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9年以来,浙江共发现新物种2种,分别为百山祖角蟾和泰顺带扁蜡蝉。其中在丽水发现的百山祖角蟾,已于今年1月正式对外公布。

  关于“神秘”的泰顺带扁蜡蝉,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泰顺分局。从拿到的照片看,这一新物种长相有点酷——头部红色与银色相间,下摆的黑色翅膀锃亮有力,像极了穿着披风的“斗士”。

  日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昆虫资源与多样性研究所宋志顺博士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荣荣博士、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马方舟博士,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正式发表了我国扁蜡蝉科昆虫1新种:泰顺带扁蜡蝉Catullioides taishunensis。这意味着,新物种泰顺带扁蜡蝉,正式有了自己的姓名。

  不断被发现的新物种,得益于浙江2019年以来在重点区域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据了解,浙江全面实施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优先区(浙江部分)以及29个重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2021年底将完成本底调查一期工作。

  “泰顺带扁蜡蝉就是调查中的一项成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调查,浙江发现了新物种和一批多年未见的物种,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被陆续记录,中华穿山甲等濒临灭绝物种也被多次记录,这些充分反映了浙江的生态恢复、种群恢复成效比较明显。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浙江来说,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客观基础——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近海与海岸湿地是鸟类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全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分布有79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0%;高等植物约有5500余种,在我国东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面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如何保护和转化利用也成为一个现实课题。我省5月印发的《关于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专项政策意见》中,明确表示支持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加大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磐安探索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景宁畲族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等试点示范和建设。在宁波市海曙区,当地采用“1+M”模式,打造1个体验馆加多个现场体验的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研学旅行路线,引导公众从事相关的产业,来促进当地经济的绿色发展。

  浙江将进一步实施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快环保领域数字化改革,深化“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专项行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钱江晚报

泰顺带扁蜡蝉
百山祖角蟾……

浙江新发现
两种新物种
消失多年的
老朋友也回来了

本报记者 孙燕 通讯员 邵甜

昨天,浙江召开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年浙江发现了两种新物种——泰顺带扁蜡蝉、百山祖角蟾。

  浙江是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省份,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近海与海岸湿地是鸟类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全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分布有79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0%;高等植物约有5500余种,在我国东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省以29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为抓手,一批新物种和新纪录不断被发现。2021年底将完成本底调查一期工作。

  去年,我省新发现1个两栖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浙江新纪录物种达263个,还发现了泰顺带扁蜡蝉。日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昆虫资源与多样性研究所宋志顺博士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荣荣博士、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马方舟博士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正式发表了我国扁蜡蝉科昆虫1新种:泰顺带扁蜡蝉。

  放眼全省,近年来,浙江野生动物调查发现丽水树蛙、丽水异角蟾、北仑姬蛙3个新种、98个新记录;野生植物调查发现景宁青冈、凤阳山荚蒾、浙南木樨、仙霞岭大戟等81个新种、112个省级以上地理分布新记录。

  在2019年开始的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中,全省共发现新物种2种,中国新记录65种(大型真菌64种,莎草科1种)。欧亚水獭、蕊被忍冬、中华鹧鸪、大鵟(kuáng)、白顶玄燕鸥等在省内消失几十年的物种重新被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昆虫阳彩臂金龟曾于1982年被宣布灭绝,在本次调查中于百山祖国家公园被重新发现。2021年,宁波慈溪市调查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秤锤树,也是我省新记录。


来源:61浙江卫视《浙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公众满意度连续9上升  

链接:http://wap.cztv.com/tv/35/1267963.html?play=1

来源:61浙江经视新闻《浙江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两种新物种 灭绝金龟再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