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报道摘编
发布日期:2021-04-25 16:52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4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关情况。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单锦炎,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李宏庆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新华社、中新社、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20余家中央驻浙、省级主流媒体参加发布会并刊发相关报道,央广网、新浪、网易等媒体也转载了相关报道。截至目前,在主流媒体上共计刊发报道30余篇,在浙江发布、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之声、浙江生态环境双微等新媒体平台上共刊发报道10余篇。截至目前,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上总阅读量已达150w+。现摘录部分报道如下:

 

 

 

新华社

浙江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持续上升

魏一骏

记者23日从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浙江以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战役为重点,生态环境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持续上升。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全面打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单锦炎介绍,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基本内容概括为“三个三”,即围绕三类目标:环境质量、总量减排、环境风险;突出三大领域:大气、水、土壤;强化三个基础: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浙江生态环境各项指标持续改善。2020年,浙江全省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30.6%;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3%,较2017年上升5.7个百分点;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达98.1%,较2017年上升4.9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目标。

同时,浙江省以环保督察和环境执法为重要手段,生态环境秩序进一步规范。单锦炎介绍,浙江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46项整改任务已完成44项,还有两项长期坚持,交办的6920件信访件已全部上报完成。2018年至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28798件,罚款金额25.88亿元,行政拘留885人,刑事拘留1198人。2020年,全省各类环境信访、突发环境事件较2017年分别下降40.9%、23%。

单锦炎表示,下一步,浙江将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加强全链条防控、全形态治理、全地域保护,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

 

 

新华社、央广网、浙江日报、浙江在线

我省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阶段性收官

迈入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新阶段

郑亚丽 通讯员 杨贡江 陈奡

  我省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顺利完成。4月23日,记者从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8年开启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经过三年努力,美丽浙江品牌全面打响,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位持续改善。

  逐渐改善的生态环境指标是最为直观有力的注脚。2020年,全省设区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30.6%;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3%,较2017年上升5.7个百分点;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Ⅰ至Ⅲ类水质比例达98.1%,较2017年上升4.9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43.4%,较2017年上升14个百分点。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持续上升。

  “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程中,不少做法、经验得到肯定,获得不少绿色荣誉。”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我省“千万工程”获得世界环保最高荣誉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9年成功承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2019年我省通过了生态环境部验收,成为全国16个生态省建设试点中首个通过验收的省份;2020年省生态环境厅作为全国唯一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获评“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当下,我省共成功创建2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守护绿水青山既靠铁腕防治,又靠体制机制创新。过去三年,以环保督察和环境执法为重要手段,我省生态环境秩序进一步规范。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46项整改任务已完成44项,还有两项长期坚持,交办的6920件信访件已全部上报完成,2020年全省各类环境信访、突发环境事件较2017年分别下降40.9%、23%。

  我省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环评时间平均缩减65%,费用平均降低55%;钱塘江流域、浦阳江流域上下游地区全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环保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全国率先开发浙江环境地图,建设浙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在省市县政府部门三级全贯通。

  “接下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省将迈入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的全新阶段。”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持续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中新网

浙江三年间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达28798件

钱晨菲

23日,记者从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收官,生态环境秩序进一步规范,2018年至2020年,浙江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达28798件,罚款金额25.88亿元。

2018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全面打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基本内容概括为“三个三”,即围绕三类目标:环境质量、总量减排、环境风险;突出三大领域:大气、水、土壤;强化三个基础: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过三年努力,浙江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收官,美丽浙江品牌全面打响,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位持续改善。”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单锦炎介绍,该省“千万工程”成功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获得世界环保最高荣誉;成功承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通过生态环境部验收,成为全国16个生态省建设试点中首个通过验收的省份。

数据显示,三年间该省以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战役为重点,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2020年,该省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30.6%;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3%,较2017年上升5.7个百分点;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达98.1%,较2017年上升4.9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而在环保督察和环境执法方面,浙江环境执法力度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与公检法机关联络机构全覆盖。2018年至2020年,浙江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28798件,罚款金额25.88亿元,行政拘留885人,刑事拘留1198人;此外,该省还建立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2018年至2020年共办结生态损害赔偿案件177件。

“下一步,浙江将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加强全链条防控、全形态治理、全地域保护,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单锦炎说。

 

中新网

浙江去年近岸海域优良率达43.4%

目标后五年建美丽海湾10个

钱晨菲

“2020年,浙江近岸海域优良率达到43.4%,这是我们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比整个‘十三五’提高了10个百分点。”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单锦炎在23日召开的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记者从会上获悉,该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已圆满收官,美丽浙江品牌全面打响,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位持续改善。

  如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浙江2020年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达98.1%,较2017年上升4.9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43.4%,较2017年上升14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十三五’以来,浙江的治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对而言,近岸海域污染是下一步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难点之一。”单锦炎说,“十四五”期间,浙江对海洋的生态环境治理,将从单一的污染源治理向多污染源治理转变,从单纯以防治污染为主逐渐向污染防治和生态扩容并重转变。

  其指出,为做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浙江将主要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是积极谋篇布局,制定出台浙江省“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方案,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建成10个左右的美丽海湾,总岸线长度超过400公里;其二,浙江要依法精准治污,要加强总氮和总磷的入海控制,开展该省入海污染源排口监测、溯源、整治,同时也要做好信息公开,强化公众监督。

  此外,浙江还将积极创新,推进科学治污工作。目前浙江已经启动了对海域污染源解析以及外源性输入量化评价系统的创新研究,旨在摸清污染来源,并对症下药。

 

 

浙江在线

PM2.5较2017年下降30.6% 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收官

通讯员 杨贡江 见习记者 吴丹

4月23日,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自2018年,浙江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成效进展如何?会上透露,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收官,美丽浙江品牌全面打响,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位持续改善。

三年来,浙江全面推进了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战役,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持续上升。浙江的天更蓝了——2020年,全省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30.6%;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3%,较2017年上升5.7个百分点。水更清了——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达98.1%,较2017年上升4.9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目前,浙江加力推进现代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覆盖全省所有乡镇(街道),钱塘江流域、浦阳江流域上下游地区全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了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同时,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全国率先开发浙江环境地图。

同时,浙江生态环境秩序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省级督察体系,实现省对市第一轮督察全覆盖。环境执法力度持续保持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与公检法机关联络机构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获得世界环保最高荣誉。2019年6月,浙江杭州成功承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浙江通过了生态环境部验收,成为全国16个生态省建设试点中首个通过验收的省份。2020年12月,省生态环境厅作为全国唯一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获评“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全省成功创建2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下一步,浙江将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加强全链条防控、全形态治理、全地域保护。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守住生态安全、环境良好底线。此外,加快防控细颗粒物污染、臭氧污染、近岸海域污染等治理难点。

 

浙江发布

最新“战况”通报!这场攻坚战与每个浙江人息息相关

2018年6月,中共中央 印发实施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全面打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的落实情况。

下一步,浙江将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加强全链条防控、全形态治理、全地域保护,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

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将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坚定不移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改革驱动和制度供给,推动形成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政府服务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数字监管体系、市场信用体系、风险防控体系、法规政策体系、能力支撑体系,更加注重数字赋能、科技创新、整体智治。

坚定不移守住生态安全、环境良好底线

把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贯穿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切实维护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

问:“十四五”时期浙江在污染防治攻坚中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主要有四个方面、四大任务:

环境质量方面,主要突出协同,包括要素协同,水气土废等;城乡协同、区域协同,不仅是本地区,还有跨地区,乃至长三角,陆海协同。

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主要突出安全,要确保生态安全的底线。

绿色发展方面,主要是注重服务,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企业赋能,为发展助力。

环境治理方面,要更加注重精准,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最后实现精准治污。

第一大任务,要构建一个绿色低碳发展的格局,构筑“三生”的生态空间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同供给。

第二大任务,主要是水气土废几个要素方面的具体任务。比如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主要聚焦在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协同治理,PM2.5和臭氧要“双控双减”;水治理方面,重点聚焦在城镇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坚持控源和扩容两手抓,实现水环境由“净”向“美”提升,从“小水”转向“大水”,陆海协同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土壤污染的综合防治,主要是加强土壤源头、污染的管控以及已经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和修复;废,主要是无废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构建固体废物多元处置体系,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的闭环管理。

第三大任务,就是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与风险防范,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态环境风险的防控,从而筑牢生态安全格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四大任务,就是积极构筑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实政府、企业、公众各类主体,构建一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从而提升环境治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水平。

 

钱江晚报

防治臭氧、近岸海域污染成浙江新课题

孙燕

“臭氧的污染天气已经占全部污染天气的80.7%。”今天(4月23日)下午,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不仅介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情况,还讲到了面临的问题和接下来的举措。

今年三四月份,全国出现了一些沙尘暴的天气,浙江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对浙江的影响比较小。随着雨季的来临,气候转暖,沙尘暴的天气会逐渐消失,所以浙江人民不必要为此而担心,“尤其是像我们浙江,青山绿水,自然环境保护得很好,这种天气应该是可以避免的。”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李宏庆说。

对于浙江而言,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PM2.5,还有一个就是臭氧。目前为止,臭氧的污染天气占全部污染天气的80.7%。下一步,浙江生态环境厅主要工作是如何防控臭氧的污染,具体来说,主要是控制和降低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在“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全方位的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工作,在源头上减少产生量,在过程中减少泄漏量,在末端减少排放量,通过工业生产的治理、油品储运销监管、城乡生活等重点领域的整治,全面提升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体系。

“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一大难点。”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单锦炎说,这些年近岸海域的形式是稳中有进,特别是去年2020年,近岸海岸的优良率达到了43.4%,这是我们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比整个“十三五”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十四五”期间,浙江对海洋的生态环境从单一的污染源治理向多污染源治理转变,将制定出台全省“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方案,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建成10个左右美丽海湾,总的岸线长度超过400公里;加强总氮和总磷的入海控制,开展全省入海污染源排口监测、溯源、整治;已经启动浙江海域污染源解析以及外源性输入量化评价系统创新研究,摸清这些污染的来源,然后对症下药。

浙江作为长江经济带省份,在水生态修复方面也有长远的谋划。单锦炎介绍:“首先要禁渔,5月份一年一度的海禁要开始了;其次要二通,海陆要连通,河湖也要连通,就是河湖水系连通、水陆生境互通;三就是三复,我们要修复海陆岸线,修复我们的水生态环境,以及恢复我们的生物物种资源;四是四强,强化空间管控、强化污染防治、强化数字智治以及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相信经过新的五年,我们浙江的水生态将会更美。”

 

 

 

来源:4月23日浙江卫视《浙江今年实施污染防治八大任务 高水平建设美丽中国》

链接:http://wap.cztv.com/tv/35/1231988.html?play=1

 

 

来源:4月23日浙江教育科技频道《我省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

链接:http://wap.cztv.com/tv/80/1231968.html?play=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