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创建“无污染镇街”,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
||||||||
天目巍峨,苕溪秀美。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发展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前三的杭州市临安区,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全面开展创建“无污染镇街”,为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统一标准,细化要求 临安“无污染镇街”创建设有“十无”标准,即:无重污染天气、无非法排水口、无不合格水体、无农业面源污染、无非法堆放倾倒处置固废、无“低散乱”加工企业、无环境风险安全隐患、无环保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无生态环境信访积案、无生态环境管理死角,同时明确考核细则和考核部门,并设相关加分项和一票否决项。 量身定制,全面治理 根据各部门职责量身定制工作任务,搭建创建“10515”工作框架。由生态环境分局、城市管理局、住建局、治办分(河长办)分别牵头工业固废整治、城区道路扬尘整治、建筑施工扬尘整治、河道(小微水体)清污净水、“VOC”污染整治等五大专项行动,并相应成立15个工作专班合力推进。为构建基层生态环境治理全领域全链条管控网,开展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畜禽养殖、小微水体等十大领域排查,截至目前全区各镇街共排查、整治生态环境隐患问题2862个。 优化服务,挖掘深度 创新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天目蓝”环保管家,16个镇街共引进102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生态环境服务工作,已为1234家企业、850家餐饮行业提供免费体检式检查服务,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环保体检单帮助企业治未病”活动,指导服务企业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强化监督,注重创新 临安引进“轨道探测仪”和“无人机”等先进科技设备,深挖人不能及的地方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18个镇街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报警系统,204个污染防治设施视频监控和19家涉气、118家涉水企业的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发挥“千里眼”作用,精准锁定问题;通过微信、宣传单等方式使“无污染镇街”品牌概念深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人人关注、监督和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模式。 与此同时,开展自然生态资源“一体化”管理项目建设,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智能分析与管理,探索镇街自然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绩效评价方法,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精准化管理水平,建立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高效协调机制。 各个镇街也积极行动,打造生态文明示范亮点。太湖源镇作为全国首批环境优美乡镇,全面推进太湖源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探索“生态水源保护+承包地地役权”生态双补偿机制,鼓励引导合作社会员主动运用农业绿色发展与防治技术。高虹镇抢抓“省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试点机遇,在石门、龙上、大山3个行政村实施生态保护、赋权活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四个方面的“12+X”项改革集成,为全国全省山乡型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复制样本。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引领区、创新发展加速区、共建共享先行区”,争当浙江“大花园”建设领头雁,临安正在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