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服务网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 建德
 
320国道建德杨村桥至会泽里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建设单位:建德市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2021-12-07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况

1.项目名称:320国道建德杨村桥至会泽里段改建工程

2.建设性质:改建

3.建设单位:建德市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4.建设地点:杭州市建德市(杨村桥镇、梅城镇、下涯镇、更楼街道、寿昌镇、航头镇)

5.建设概况:320国道建德杨村桥至会泽里段改建工程主线起点位于杨梅公路与现状320国道交叉口,起点桩号为K0+000,路线往南经杨村桥镇、梅城镇、下涯镇、更楼街道、寿昌镇、航头镇,项目终点位于建德与衢州龙游交界处,与320国道龙游段顺接,桩号为K58+106.112,主线路线全长58.106km(含寿昌利用段4.345km),实际建设53.761km,同步建设更楼连接线约4.427km。项目路线全长约62.533km,实际建设约58.188km,设互通3处,公路服务站1处,桥隧管理站1处。主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起点至千鹤村段整治杨梅公路为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km/小时,路基宽23m,千鹤村至中篷互通段、320与330国道共线段为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33m;320与330国道共线段至航头段利用老路,维持原技术等级不变;其余路段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5.5m,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2m。

6.项目总投资:77.65亿元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工程优化后的工程线位部分路段涉及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中的二级保护区和建德市大洋-下涯-更楼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部分路段经过建德市新安江风景名胜-森林资源保护区优先保护单元、建德市新安江、寿昌江水源涵养优先保护单元等其他优先保护单元;本工程评价范围内分布有挂牌古树22棵。除上述生态保护目标外,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地质公园等其他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目标主要为工程沿线土地资源(基本农田,耕地等)、生态公益林、沿线植被及古树名木、野生动物、水土保持设施及景观资源等。

本工程主线局部路段以隧道形式经过芝堰水库兰溪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保护范围(建德市域范围)。除此外,本工程不涉及其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农村饮用水源地。沿线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新安江、寿昌江、乌龙溪、飞凤形山塘等,保护要求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和Ⅲ类。

沿线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杭州市建德市杨村桥村、十里埠村、城西村、姜山村、丰和村、马目村、联合村、洪宅村、石岭村、许乐村、骆村村、陈家村、山峰村、桂花村、城中村、西门村、卜家蓬村、十八桥村、溪岩村、航头村、乌龙村、千源村、大店口村、珏塘村、甘溪村、湖岑畈村等。

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生态环境: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植被的破坏,对沿线动植物的影响,对沿线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土流失影响、桥梁施工段水生生态的影响等,根据分析,在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后,工程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此外,根据工程线位方案比选和环境合理性论证,工程经过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红线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段线位方案具有“唯一性”,并采用“无害化”方式穿越,符合国家关于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红线和饮用水源保护的相关要求。

2.声环境:道路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将使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形成不同的噪声,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声环境造成影响,施工期通过采取隔声围挡、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施工期的噪声影响;运营期噪声影响主要为道路交通噪声,噪声预测表明,本工程建成后,沿线声环境质量较现状有所下降,部分敏感点的噪声预测值超过相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在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后,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能够满足相应的标准和限值要求。

3.环境空气: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扬尘、施工车辆尾气、拌和站扬尘以及路面铺浇产生沥青烟气,在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后,施工废气均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营运期废气主要汽车尾气、服务设施食堂油烟废气等,由于公路沿线较为开阔,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道路运营后汽车尾气影响相对较小,公路沿线及隧道口敏感点环境空气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服务设施食堂油烟废气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能够满足相应的排放标准。

4.地表水环境: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过程的钻渣和泥浆废水、施工机械冲洗废水、施工物料受雨水冲刷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如处理不当会对沿线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营运期废水主要为路面及桥面径流水,沿线服务设施生活污水等,废水经各服务设施配套的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绿化、冲洒等,不外排,对沿线水环境的影响较小;此外五马洲特大桥、寿昌江大桥等跨河桥梁的建设不会对跨越河段的水文情势产生较大的影响。

5.固体废物:施工期的工程弃方、生活垃圾,如处理不当会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服务设施生活垃圾以及路面修补过程中产生的废沥青路面层,均有合理可行的处置去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6.环境风险:主要包括车辆本身携带的汽油(柴油)和机油泄漏,排入附近水体,造成水体污染事故;化学危险品的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有毒有害固态、液态危险品发生泄漏或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爆炸,引起空气污染和地表水污染等。根据预测分析,在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急措施后,能够将环境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施工期:加强施工管理措施、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临近敏感点路段采取设置隔声维护等措施;物料堆放采取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渣土应当及时清运,采用封闭式车辆等;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沉淀后回用,生活污水预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抽运;施工产生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尽量减少占地、开挖和植被破坏,施工结束后做好植被恢复等工作;优化五马洲特大桥及寿昌江大桥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不得设置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尽可能减小对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

营运期:通过优化设计、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分布路段设置隔声屏障、超标敏感建筑通风隔声窗改造、加强路面维护和绿化、禁鸣、规划控制等措施降低交通噪声影响,确保沿线居民声环境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加强路面清扫维护,减小扬尘、路桥面径流水的影响;沿线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废水收集及处理装置,进入成套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进入中水回用系统(储存池、水泵、喷洒及冲洗系统等)回用于冲厕、绿化等,不直接排入环境;各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及暂存设施,生活垃圾纳入区域生活垃圾处置系统;通过加强桥梁防撞护栏,新安江及寿昌江主要跨河桥梁设置事故应急收集装置、设置警示标志、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小环境风险事故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320国道建德杨村桥至会泽里段改建工程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浙江省公路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与建德市域总体规划以及沿线乡镇规划等城乡建设规划是相符的,用地符合建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后,有利于完善国省道路网结构,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

工程沿线涉及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中的二级保护区1处,涉及生态保护红线1处,涉及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保护范围1处,工程建设和营运期间将会对工程沿线区域产生一定不利环境影响,在严格采取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可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使其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本项目环境影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可控,符合工程沿线各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的管控要求,因此,从环境影响角度而言,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征求公众意见的内容

征求意见的对象:沿线受项目影响的公民、单位或团体。

征求意见的范围:在环境影响、环保措施、对工程建设所持态度等环保方面的意见。

征求意见的期限:自2021年12月8日10个工作日。

公众意见反馈途径:通过邮件、电话、信件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馈意见,请务必留下您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回访。公众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请在浙江省政务服务网查阅环评报告(征求意见稿)或在公示期间联系环评单位。

、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建德市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建德市新安江街道新安东路永兴商厦404室   

联系人:程工   联系电话:0571-58312488

 

环评单位: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教工路149号14幢  

联系人:李工   联系电话0571-86801702

 

发布单位:建德市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7日 

320国道建德杨村桥至会泽里段改建工程(征求意见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