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义乌市创新四大举措推动环评审批再优化再提速
发布日期:2020-05-12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在环评审批上的获得感,义乌分局全面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内外革新,勇于突破,着力破解“办理时间偏长、中介收费偏高、办事次数较多、责任落实较难”四大共性难题,推动环评审批再优化再提速。

一、全流程抢时间,实现环评办理“时限最短”。紧盯企业、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三个主体,全面破解从报告编制到审批全流程的时间堵点,推进环评整体办理时限比全省平均时间节省60%以上。一是政府部门代办互跑,压缩企业耗时。实施“代办制+承诺制”改革,把环评审批员转变为代办服务员,从项目环评委托开始就第一时间介入为企业代办代跑,提高办事时效。二是专人跟踪督办,向第三方机构抢时间。代办服务员全程跟踪环评报告编制,及时协调解决报告编制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督促编制单位在最快时间拿出报告;创新报告书技术评估新模式,报告书一出立即组织专家线上“云评审”,并在最短时间内指导编制单位完成报告修改。三是精简优化流程,挤干审批环节时间。优化环评报告多级审核流程,挤干各环节间的时间水分,确保无缝衔接,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公示,公示结束立即出批文。疫情期间,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百亿光伏项目,从报告编制到出批文仅用了24个工作日,比全省同类项目平均办理时间节省了50余个工作日,实现了选址出意见最快、报告编制最快、受理审批最快等三个全省最快。

二、多举措砍费用,实现环评办理“花费最省”。开展“无费城市”建设,全面梳理规范涉企收费,推进环评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使得环评整体花费节省50%以上。一是培育繁荣环评服务市场。实施“零门槛”招引,已有19家环评机构常年在义开展环评业务,其中本土培育2家、省内引进12家、省外引进5家,形成了充分竞争的环评服务市场,推进服务收费价格趋于合理。二是严管促服务提质降费。对环评机构实施“驾照式”12分制考核,重点对报告质量、服务速度、费用收取等方面开展评分,每月通报环评机构“领跑者”和“蜗牛者”评选结果,对“蜗牛”单位实施约谈负责人、暂停承接业务等惩罚措施,倒逼环评机构服务提质降费。三是政府购买服务为企减负。环评报告技术评估专家费用由政府买单,这不仅能有效把握环评报告的质量,而且能为企业降费减负;自2018年实施以来,累计为企业节省评估费用500余万元。

三、多许可同步办,实现环评办理“手续最简”。创新实施多事项并联同步审批,跨部门“一件事”联合办理等举措,全力破解企业多项许可多次申办、“一件事”向多部门申办、同类事项重复办理等难题。一是探索实施排污许可和环评审批相衔接。创新“四个一”改革举措(一个名录、一套标准、一次审批、一网通管),在办理环评的同时,同步指导企业填报排污许可,使得企业一次申请即可拿到排污许可证和环评批复两项许可。目前,义乌已在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电镀、印刷等行业实施。二是推进跨部门“一件事”办理。环保部门与卫健部门协同联动,实施《辐射安全许可证》和《放射诊疗许可证》跨部门“一件事”联合审批,让医疗机构只需一次网上申报,足不出户就能拿到两本许可证。例如,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从网上提交申请到部门送证上门只用了一周时间,比原来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三是开展小微园企业“1+X” 环评审批改革。实施小微园区环评一次办理,分级动态管控,入园企业工艺相同的不再要求单独环评审批,可为入园企业减少环评报告编制、竣工验收检测等费用 3-5 万元/家。

四、以服务促监管,确保企业主体“责任到位”。在精简优化前段审批流程的同时,通过“保姆管家式”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做好环评审批“后半篇文章”,让企业更主动承担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想明白且干明白。一是清单式一步提醒到位。每个新批项目在拿到环评批复的同时都会收到一张《温馨提示》,里面条目式列出了在取得批复后需完成的所有事项清单,提醒要求企业逐一落实到位。二是常态化开展培训指导。环保部门每半个月或一个月组织新批项目企业开展免费专题培训,为项目业主或环保负责人详细讲解批后环保管理事项,指导企业落实相关举措,提升企业自身环保管理水平。三是专家团持续跟踪帮扶。环保专家团定期对重点项目进行线上跟踪指导和线下回访服务,并开设环保专家免费咨询服务热线,随时接受企业咨询。例如,给企业提供“如何选择规范的工程公司安装污染防治设施”“如何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等服务,不仅让企业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还能让企业切实落实好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