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嘉兴桐乡:开启证后执法监管云模式 书写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桐乡篇章
发布日期:2020-12-02 09:37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桐乡是块状经济发达的工业强市,中小企业面广量大,有14万多个市场主体、13592个固定污染点源,固定污染点源与环境执法人员比为320:1。受制于环保监管手段缺乏、企业产排污信息不对称、环保执法人员编制不足等因素,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为破解这一难题,桐乡市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为目标,开发“排污许可智能监管”平台,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现了固定污染源信息收集、数据分析、执法预警、及时处置、精准打击的全过程非现场执法“桐乡云模式”。

 

一、探索环境治理“云监管”,构建“非接触式”执法新模式。


一是多维度管控。针对排污单位环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排污数据“采集难”等问题,利用低成本的物联网设备、移动应用小程序等技术,开发出多种数据采集模块。对内部管理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直接对接企业中控系统,实现工况数据全自动化采集;对涉水、涉气的其他重点管控企业通过安装电量、温度、流量等物联网感知设备,采集产排污数据信息。整合企业污染源监控数据、工况监控数据、自行监测结果、台账记录、视频监控(包括270个企业的污染源在线监控视频、139个固废管理视频监控)等环境管理数据信息,构建桐乡市生态环境资源数据中心,实现了对排污单位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管控。

二是全过程分析。依托大数据、物联网,构建环境保护领域“互联网+监管”中枢体系,运用软仪表、关联分析、超限分析等模型和算法对采集到的企业污环境管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系统根据预警规则设定的频次对企业运行情况自动智能巡检,对排污超标超总量、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不到位等异常情况,研判问题产生原因,实施精准预警。对监理核定属实、企业逾期不整改的问题线索,系统以任务形式自动推送至执法人员手机端,实现“撒网式执法”向“目标式执法”转变。

三是智能化执法。执法人员根据手机移动端的任务提醒,综合考量问题严重程度,合理安排执法监察任务。通过手机端自带的导航前往问题企业,根据系统汇集企业工艺流程图、厂区平面图、三维全景导航,精准高效地找到违法企业的问题点,并随时查阅被检查企业在线实时数据、工况监控数据、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信访投诉、违法处罚情况。对需要依法处理的企业,执法人员可以按照系统定制的笔录模板,完成执法笔录的制作,形成“自动分析→精准预警→线上交办→网上受理→现场调查核实→问题整改反馈”闭环执法机制,为环境执法人员或属地巡查人员提供高效、精准、便捷的管执法工具,实现了从人防转向技防,彻底扭转传统的依靠人力、经验的监管方式,基本做到了对企业污染物产生与排放全时段、全流程、非接触、智能化、闭环式监管。

 

二、探索环境治理“云管家”,打造“多元参与”责任新体系。


一是源头自控。完善环境信用评价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省厅创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方法的决策部署,对纳入系统管理的排污企业,根据制定的评价体系和规则开展其环境信用评价,并通过生态环境五色码呈现评价结果,建立环境信用修复机制,根据企业评价分值对企业生态环境码实现动态更新,督促企业自律。建立企业自巡查机制。根据排污单位证后监管类别,结合日常执法监管及重点督查的管理要求,设置自巡查频次,定期发送自巡查任务,企业按照设置水、气、固废巡查模板开展巡查填报。自巡查结果纳入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倒逼企业提升内部环境管理水平。

二是网格监管。完善管发展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管生产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管行业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责任体系,压实属地环保主体责任,构建镇(街道)网格化监管机制。系统根据辖区内获证企业管控指数均值、最低最高值排列情况,以及属地巡查考核情况、监管部门检查情况等,综合评定形成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指数五色图。属地巡查人员通过手机移动端,对辖区内的制革、印染、造纸、化工、电镀等六大重污染行业企业根据巡查模板从水、气、固废等三方面每月开展至少一次现场巡查;生态环境部门结合中央环保督察、省级环保督察、重点行业整治、“双随机”执法及生态环境工作需求,不定期布置巡查任务,巡查落实情况纳入镇(街道)环境风险评价体系。

三是全民参与。畅通公众环境投诉举报渠道,公众既可通过登录桐乡环保公众号可实时获取所在位置周边附近企业的排污许可发证信息,也可扫描所关注企业厂区门外墙上标识牌上的二维码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发现企业有违法问题可通过公众号或企业二维码马上投诉,投诉的问题将按照信访处理的流程转办给属地或当地环保所,处理结果也将线上及时反馈给投诉人,形成政府、企业、公众互动交流的平台。

 

三、探索环境治理“云服务”,践行“实时在线”帮扶新理念

 

一是数据共享。系统围绕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目标,以夯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自行监测、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情况为导向,开发了云台账管理系统。按照获证企业所属不同行业及监管要求,提供不同的管理台账模板,通过自动获取在线监测、自行监测、工况监控等数据信息,结合企业手动录入的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等自动形成环境管理台账和排污许可执行报告,帮助小微企业解决了因数据缺失带来的台账和执行报告填报难的困扰,相关数据也可作为排污单位环境统计、环境税申报的依据,做到了“一套数据打天下”。系统预警报警信息第一时间同步通知排污单位主要负责人,便于企业及时做出回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终止违法行为,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精准帮扶。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优化服务方式,运用“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方法,建立技术服务中心,引入专家顾问团“远程问诊”方式。前端有现场检查专业人员,后台由专家坐镇指导,定期巡检,通过专家顾问团与企业的互动,总结收集、分析企业的共性需求,建立需求清单,技术型问题由“环保管家”、“环保顾问”等专业第三方负责处理;涉及行业政策、监管审批、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生态环境部门结合“三服务”,落实到人,及时回复处理,实现精准帮扶,形成“专家顾问团+企业智能监控+具体企业”环境治理责任体系。

三是政策推送。着力打造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渠道,坚持把政策宣传作为服务企业的重要内容,把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传达下去,通过企业手机移动端普及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推介先进环保实用技术、指导推进环保重点工作,定期邀请环保专家录制视频深入分析生态环境工作形势、解读环境标准及环境法律法规等推送给企业学习,为企业解疑释惑、增添底气、坚定信心。

“小变革,大效应”。下一步桐乡将进一步总结、完善、推广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改革试点经验,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征程中,全面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努力打造政府治理、企业自治和社会调节的良性互动环境治理新常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